教材实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教材培训 教材答疑 教材研究 评价与测试 实验交流 教学辅助资料
  三下   二下   一上
  三上   二上   一下
  四上   五上   六下
  六上   五下   四下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苏教版教材服务热线
       教科书教学辅助用书介绍
       二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二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苏教版教材配套小学语文试卷...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毛笔...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硬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材实验 > 教材培训 > 国标本二下的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

国标本二下的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
钱锡铭

一、二下习惯:贯穿全册,落实到位

本册“习惯篇”安排的是:勤查字典,主动识字。安排这两项跟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紧密相连。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阅读愿望,但他们的识字量不多,阅读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因此,我们选定“勤查字典”作为本学期“习惯篇”的重点内容,旨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技能和习惯。为了突出这一重点,我们在六个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板块里安排了有关部首查字法的知识和训练,并在多篇文章的课后联系中安排了有关查字典的作业,以与“习惯篇”呼应,巩固强化。“主动识字”是这一习惯的培养,更是渗透于教材各个板块。这样,通过全册教材的通盘考虑,给学生习惯的培养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使学生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与主动识字的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将习惯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语文学习和实践之中。“习惯篇”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养成“勤查字典”和“主动识字”习惯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培养的过程。单元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的教学,要充分发挥教材所长,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查字典”的方法。“识字课文”的教学,要努力让学生体会到汉字造字的一些规律,并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进行识字。进行生字词的教学,要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来识字、记字,运用查字典来认字、解词,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想出记字的窍门,培养其识字兴趣和主动性。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通过报纸、图书、广告、路牌、电视等各种途径来识字,以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单靠几课时的“习惯篇”教学进行培养,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始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都应得到重视,这样,养成习惯的目标才能到位。

二、识字:架起桥梁,习得方法

本册生字分两部分安排: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专门的识字课文。其中,识字课文采用了三种形式:词串识字、形近偏旁比较识字和认识特殊偏旁识字。编排这些不同形式的识字课文,与培养学生“主动识字习惯”紧密相连,能有效地揭示了汉字结构的规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他们主动识字、自主探究愿望。在单元练习中,也安排了一定量这些类型的识字练习,一方面可以巩固学生的识字方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用机会,以便形成习惯。

教师宜发挥识字教材多功能的优势,根据不同类型识字课文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教学形近偏旁比较识字和认识特殊偏旁识字,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中实物图形与古文字,了解偏旁本义,有条件的还可以运用课件来展示偏旁的变化过程。然后,归纳、总结这类识字、释字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激起他们探索汉字造字奥妙的兴趣,为其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打好基础。“词串”识字,是将意思相关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分别看,好像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整体读,琅琅上口,韵味无穷,分明是一首韵文小诗。由于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也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可通过指导看插图、诵读词语来开启学生的想象,让一个个抽象的词语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之后,可有意识地让学生来探索“词串”的结构,体会词串韵文的结构美。还可以让他们也试着按其结构说上一两句,这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当然,教学中。不应仅仅把它当作集中识字,更要看作是一篇韵文、一首小诗,要充分运用朗读这一手段,让学生在读中认识事物,在读中感悟语境,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陶冶性情,在读中感受汉语言的魅力。

本册识字教学还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进入三年级,读写训练提到日程上来,识字教学也要由“扶”到“放”,这也是本册教材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和习惯的出发点之一。教师们在进行识字教学时,也可试着走“教——扶——放”之路,引导学生自己识字,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三、课文:体现多元,注重感悟

本册课文积极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选文除了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真童趣,语言准确、优美外,更注重其文化含量,尽力体现多元取向。即“传统”与“现代”相统一,“内涵”与“形式”相统一。课文后作业设计,除了基本的朗读、背诵、默读、复述、写字等项目外,还增加了查字典、词句的积累和运用、实践性作业,侧重在语文学习方法的运用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那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呢?

首先,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创设生动场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其次,要让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读进去了,对文本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同时,也要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各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对文本的体验也就有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体验,必须重视学生的多元感受和创新思维,立足于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感受,说个性化的语言,切莫用简单划一的标准答案来钳制学生的思维。当然,对于学生自读中产生的问题,也要及时点拨、指点,如以讲助读、以演助读、以多媒体助读,但要注意一点,绝不能是简单的分析、讲授。其三,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除了让学生自我读书体验外,还要善于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由封闭走向开放.使他们能大胆表述、善于倾听、互相切磋、共享成果。在这中间,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富有活力、富有创意的对话。学生的心态开放了。个性张扬了,才会进发创新的火花。最后,要树立“大语文观”思想。阅读教学,不能把眼光仅停留在课文上,教材虽然只安排24篇课文,但其内容深广、形式多样,教师宜以课文为依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延伸。如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写写画画等,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这样,阅读教学才会搞得有声有色。

四、练习:强化综合,合作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这种综合,不仅体现在字词句学习的综合、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还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情感间的综合。为此,我们在编写单元练习时,加强了综合运用的理念,进行了板块式设计,每个单元由学用字词句、学写铅笔字、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四部分组成。其中,学用字词句板块也是一综合性板块,每个单元选取了一个主题。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同时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另外.本册的“口语交际”部分出现了新面孔——“说说写写”,即写话练习。之所以到本册才安排,是因为有了三个学期的口语交际经验和一定数量的汉字积累,再进行写话,完全可以水到渠成。而且将“说”与“写”结合起来,提供了写话的内容,降低了写话的难度,增强了练习的综合性,也为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打好基础。

对于“读读背背”的教学,有些教师的做法欠妥,如让学生查成语辞典,写下词义完事;还有的一味让学生抄写,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们说,“读读背背”,重要的是读、背,至于理解,不必一步到位。可以结合学过的课文或学生的生活经验,初步的领会。如“练习4”的成语歌:“舐犊之爱乌乌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有了前面“学用字词句”的铺垫,有了“老牛舐犊”、“乌鸦反哺”两幅图,再联系本单元的《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等课文,理解这一组成语是不成问题的。而这样的理解,比简单的查成语词典来得生动、形象得多。

关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必须走出“说话”的老路,把重点放在“交际”上,即要体现双向互动性。口语交际双方的角色是不断变换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同时双方也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及时地调整、交流着信息。所以,先要仔细研读教材,根据话题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有些话题的双向互动性明显,只需整体把握;有些话题双向互动性不够明显,需因势利导,使学生实现双向互动。在教学时,还要注意根据话题,去创设适宜的情境。提供特别的氛围,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口语交际的实效。此外,还应重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特点,平时多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机会,实现真实意义上的“交际”,提高其口语交际的水平和能力。

总之,单元练习是充分综合理念的板块,教师宜解放思想,设计各种新颖独特的环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努力使练习课上得生动、有趣。

阅读13922次 · 2009-05-19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