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教材培训 教材答疑 教材研究 评价与测试 实验交流 教学辅助资料
  三下   二下   一上
  三上   二上   一下
  四上   五上   六下
  六上   五下   四下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苏教版教材服务热线
       教科书教学辅助用书介绍
       二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二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苏教版教材配套小学语文试卷...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毛笔...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硬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材实验 > 教材培训 > 国标本四上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

国标本四上编写特点及教学策略
王向东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牢记一点:我们编的是母语教材,是供中国的小学生学习的,那么,它就应该符合语文尤其是中国语文自身的特点,应该符合中国儿童学习语文、发展语言的心理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材是母语教育的重要凭借,其体系的构建自应以遵循语文及语文教育规律为取向。

一、遵循规律,凸现特点

“国标本”语文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是如何把握语文及语文教育规律,如何人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呢?

本册教材可分为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学和做五大块。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读书有选择,读书作记号”和“留心观察事物”两个专题,不仅让学生学会“有字书”,还让学生学会读“无字书”,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培养,蕴涵了对教育对象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更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习作部分也透出浓浓的人文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少一”(即:多一些童真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断练习)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在“读读背背”中,主要编排了“语串”和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如格言警句、古今诗文、谚语对联等,意在开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示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让学生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自觉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我们便从本册起安排旨在落实此项要求的以“读报和剪报”为专题的“学和做”综合实践活动,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厚实的文化素养以及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可见.我们遵循的是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植根于心灵深处,使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应当是:立足于学生自己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和内在的感悟体验、日积月累。语文课堂上应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中心,把文本的规范语言(包括形式和内涵)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包括观念与情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具体地说,在本册教材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五重”的教学策略。

重情趣。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是“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下面是一位老师教学《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揭示课题”部分的设计:

1.同学们,你们喜欢“雨”(板书)吗?我们都见过雨,各种各样的雨。看,有淅淅沥沥的牛毛细雨,有滴滴答答的零星小雨,还有哗啦哗啦的瓢泼大雨。(边说边板画)

2.你们见过这样的雨吗,(板书:桂花)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很美的课文,题目就是《桂花雨》。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学生书空)

4.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问题想问吗?

5.要想把这些问题搞明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

这个片断中,设计者对情感目标十分重视,利用学生一般都喜欢“雨”的心理特点,充分挖掘“雨”这个词的情感内涵——“雨”不仅仅是一个文字符号,更是一个能够给万物以滋润、给人以快乐的美好事物,这就激活了学生内心爱雨喜雨的美好情愫:在此基础上,老师出示课题“桂花雨”,促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级,并自然而然生发疑问,对文本产生了“阅读期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注重情趣的典型设计。

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对教学内容自身蕴涵的情趣因素进行充分开掘,并将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然被吸引、被陶醉:另一方面,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作一些能够激活学生积极情感的“情趣化”设计,引导学生主动投入、自觉参与。

重感悟。就是强调读书内化,注重语感培养和整体把握。要求主体充分调动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等去触摸语言材料的整体存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读写听说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受、把握、体味、揣摩、领会、感悟,透过言语范型去感受言语现象、体验言语行为、领悟丰富内涵,增加文化底蕴。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重视感悟。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中,表演无疑成为最受师生欢迎的感悟形式。像《九色鹿》这类浅显易懂、情节生动的课文,就可以先让学生读课文理清剧情,讨论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故事中有哪些角色:接着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对话找出来,练说“台词”:然后让学生说说还可以增加什么角色,再一起布置背景:最后由学生们分别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演出。在排演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也自然而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相信自己。这种注重感悟的学习,就使课堂成为学生敞开心扉的地方,使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原本就是快乐的事。

感悟无疑能够创造堂,使语文课堂充满着实着智慧与灵性,让学生在亲近、感悟母语的过程中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像野花野草一样快乐而自然地成长。

重积累。就是注重主体的自我发展、自我建构与自我完善。要求充分发掘儿童的记忆潜能,把外在的信息(知识经验)整体内化在自己的心理层面上,最后积淀于身心组织之中,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在这方面,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古人读书,不像现在这样分析或做练习,主要是让学生读书,讲究诵读感悟,强调熟读成诵。在反复的诵读感悟中,学生不仅语感会增强,对文章的理解会加深,而且精神人格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而通过熟读成诵形成的语言积累,也会成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教版语文教材非常重视熟读成诵,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习得语言、积累语言。学生会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接纳文本的新鲜语汇和巧妙句式,接受文本带有文学色彩的优美语言的熏陶,最终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其实,学生在积累的过程中,真正收获的又岂止这些呢?因此,除了扎扎实实抓好朗读训练外,对于教材上要求背诵和复述的内容,我们也应该在课堂上认认真真指导学生完成。

重迁移。迁移,就是让学生对已掌握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经常投入周转、得到运用,从而获得整体发展。迁移,要求学生把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随时可以用来分析、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进行定向,完成新的构建。为此,积极开发语文教育资源,提供语文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是遵循规律、提高效率的不二选择。

我们的教材在这一点上有着丰富的资源。比如《老师,您好!》文后第4题: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说喜欢的诗句,是让学生积累以供日后迁移:联系生活实际谈理解,是迁移性说话练习。再如《古诗两首》文后第5题:想像《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先说一说,再写下来。完成这个练习,学生怎能不与学过的《西湖》联系起来?还有《雾凇》文后第3题: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写一处雾景或雪景。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运用,是一种典型的迁移。对于这些形式的迁移性练习,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此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在说话、习作中自觉运用积累的词语、句子、段式等,增强言语智慧。

学生智慧的萌发、个性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需要足够的空间,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唤醒学生的潜能,让其喷涌而出,使课堂成为学生梦想开始的地方。注重迁移,应该说是催生梦想的有效手段。

重习惯。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叶圣陶先生在很多文章中都谈到了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性。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叶老说:“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读书实践中才能学会读书。那么,除了“读书有选择”和“读书做记号”的习惯外.还有哪些阅读习惯必须养成?叶老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

要使学生养成“认真读书“和”留心观察的习惯,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有耐心与毅力,去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②要注意将习惯培养与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单纯练习比较枯燥,可与日常的作业,课堂、课外等活动结合起来,以求潜移默化。③要全过程贯穿习惯培养思想。不仅在四年级上学期这个特定的阶段,在整个小学阶段都要贯穿认真读书与留心观察习惯的培养。如此,才算真正领会了教材的编写意图,也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满活力,充满希望。
 

阅读15494次 · 2009-05-19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