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教材培训 教材答疑 教材研究 评价与测试 实验交流 教学辅助资料
  三下   二下   一上
  三上   二上   一下
  四上   五上   六下
  六上   五下   四下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苏教版教材服务热线
       教科书教学辅助用书介绍
       二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二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苏教版教材配套小学语文试卷...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毛笔...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硬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材实验 > 教材培训 >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策略建议(下)

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学策略建议(下)
杨新富

(四)关于阅读教学

1.“阅读”的编写体例与意图

“阅读”部分共安排14课,分为4个单元。14篇课文中有6篇以儿歌为主体的诗歌,其余的都是童话或儿童故事。选文贴近儿童生活,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

课后的练习设计坚持简约、实用,抓住关键,主要突出了识、写、读、背四项。所有课文均要求朗读。绝大部分课文要求背诵全文,少量课文背诵部分自然段。有些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富有童趣的实践性作业。

我们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在交际实践中,对外部语言的逐步内化过程,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内化、积累语言,同时提高文化素养。低年级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必须从最基本的东西抓起。首先要让他们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其次要抓好识字和背诵。这样才能为他们打好未来学习的基础。

2.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

根据“课标”第一学段阅读教学提出的10条要求,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喜欢读书、爱护图书;学习基本的读书技能,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能应用初步的读书方法和经验读书,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情境和优美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注意积累与背诵。

3.“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⑴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到“阅读教学”的首位

对入学不久的儿童来说,进行书面阅读困难较多,文字符号不像图画、实物可以直接辅助他们阅读。如果在阅读起始之初要求过高,学生就有可能会因畏难而失去读书兴趣。“喜欢阅读”被《标准》放在阅读教学起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能在学生阅读起跑线的“起点”上,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逐步让他们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和享受。因此,每次阅读之前,教师都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挂图、实物、音像、媒体等手段,精心设置一个激趣导人的过程,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接触课题,大胆猜测,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悬念、遐想等投入阅读实践与体验。这样,阅读教学就会达到让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的目的。

⑵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切实过好“认读”关

“随课文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头戏,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任务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起步阶段的课文阅读,只是为识字提供更为广阔的语言环境,以便学生随着语境的变化进行立体识字。本册教材主张识读同步,寓识于读。就是并不要求“毕其功于一役”,即先把全课生字音、形、义一次性解决好然后再去读课文,而是要以读为本,随读书活动的展开使生字的音、义、形逐步深化。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努力处理好识与读的关系,生字可以在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集中自学一下,但最要紧的还是要放在课文中学,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

学生起步阶段读书要有要求,但要求不可过高。要把注意力放在正确认读,读得连贯、形成顺畅语流上,要注意学生认真的阅读态度和优良的注意品质的培养,要注意指导学生“双行认读”,注意引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可以用范读和领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破词”、“破句”不连贯的现象。要尽量减少齐读,多增加个别读和自读,特别要注意避免齐读中那种整齐划一的唱读。在认读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多写做示范,但要少做或不做标重音、划停顿之类的朗读知识和技巧的指导。因为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靠这些技巧是过不好认读关的,也是读不好书的。教师要有耐心,要舍得给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一般课文至少要读五六遍以上。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要努力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

⑶指导朗读课文应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

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课文,应把注意力集中到语感的培养上来。尤其要注意避免那些繁琐的分析讲解和“一问一答”。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重点体现在语感上,而决定语感的生成与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表像。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阅读,帮学生建立词语与事物表像的联系;我们还要善于用课文中的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活他们脑海中的生活画面和生活经验,激起他们对美好情景的向往

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分层推进”:要过好“认读”关—→要能一边读书,一边在头脑中出现表像和画面—→要把自己摆进课文的情境,进行自我体验—→要抽身跳出情境,领悟课文语言。这样,学生就能读出课文所蕴含的真情实感,语感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反,如果既不进入角色,也不进人情境去进行体验,老是从理性上去讨论该用什么语气读,那实际上也是一种“傻读”,绝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当然也培养不出什么语感来。

⑷要坚持在阅读教学中的让学生好读乐背

本册教材的14篇课文中有8篇都是要全文背诵的,还有两篇也要求背诵其中的1-2个小节。怎样让学生完成这些背诵目标呢?我们觉得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而“好读乐背”是个重要的“抓手”,我们可以这样进行:

第一,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赏中乐背。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含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性欣赏和品味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给课文配上适当的音乐,将课文与插图结合起来进行反复朗读欣赏,可以让学生看图诵读。还可以播放配乐范读录音,让学生耳听、眼看、口诵或跟背,从语音、语义、图像、场景、事件、人物、情感等多角度去欣赏课文。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背诵课文了。

第二,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创中好背。背诵不单是要记住课文,也包括自我阅读感受的表现和自我潜能的释放,也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造。好奇心与表现欲是低年级儿童的天性。我们要善于给他们创造机会,通过分角色演诵、演课本剧、背诵比赛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喜欢背诵,并能通过背诵来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⑸“阅读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篇课文一般分两个课时教完。

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①创设情境,激活情趣

②放手试读,整体把握,初步认读生字(认读生字,要注意“字不离词”,应在试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生字还要放到课文中去读,所以在此不必过多花费时间)

③反复朗读课文,确保读得正确、连贯

④强化对本课生字的认读(这里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让生字再次跟学生见面,看看学生是不是认识这些生字了)

⑤识写结合,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

①复习对本课生字的认读

②选择课文的重点、精彩处,读中感悟(这里的读,要特别注意“分层推进”)

③熟读背诵,形成积累

④迁移运用,拓展探究(对课文中的语言要能够学会去运用,对课文中感兴趣的问题,可以鼓励引导学生去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⑤指导写字,描仿临写

⑹“阅读教学”的注意点

一年级的阅读是“起步阅读”,成功与否,意义重大。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做到小、实、趣。

小,是小学语文之“小”的起点,开口要小,教学目标要简明集中,指向性要强。要抓基本功的掌握,要抓良好习惯和阅读品质的培养。不要“种了人家的自留地,荒了自己的责任田”。

实,就是实实在在,不搞花架子。导读的过程要扎扎实实展开,要努力删除冗余的教学环节。要把读的基本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会操作,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

趣,是“情趣”,就是要把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放到重要位置。激发“情趣”不仅要注意课的开头,而且要贯穿课的始终,更要把它当成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备好自己的状态和言行,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情感,以此来激发,影响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真正想读、爱读。

(五)关于“单元练习”教学

1.“单元练习”的编写体例、特点与教学策略

本册教材的“单元练习”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的“考试题式”,采用了“板块式”。一个板块基本上反映了一方面的题材,一个“单元练习”一般分为三个板块:即综合练习、语文积累和口语交际。从总体上来说,“单元练习”注意将烦琐的单项练习变为综合练习;注意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注意了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探究意识。具体来说主要有四个特点:

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单元练习”注意到了这一点,将字词句的学习、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熏陶,巧妙地综合成为一体。进一步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情趣性“单元练习”改变了过去练习的“板面孔”现象,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充满了“情趣”。过去练习的教学提示一般都是指令式的。现在的教学提示一改指令性的提示语为启发、激趣、鼓励和期待;过去的内容大多是缺情少趣的练习题,现在的每一个板块和板块中的每一个小题,都会让人感到情趣横生,意味无穷。

实践性语文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单元练习”在安排每一板块的具体内容均注意到了这一点,每个板块都来源实际生活,都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相关;每道题目都是给学生提供的一次很好的语文实践机会。

探究性“单元练习”在设计时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去想像、去猜测,通过想像、猜测,再有所发现。教材中安排探究性的问题,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从小养成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2.“学用字词句”的教学策略

⑴引导学生读懂练习的提示语,明确练习要求

⑵依照课文的编排顺序,看看、读读、说说、连连、写写、画画

⑶及时给学生以肯定和激励

3.“读读背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读读背背”的教学内容包括诗歌(古诗、儿童诗、儿歌、农事节气歌)词语、常识顺口溜等,这些内容是浓缩的文化,信息量大,好读上口,有使用价值。

教学时,要坚持“先吞噬,后反刍”的策略;强调爱读、多诵、乐背,还可以唱;可以不求甚解,提倡在交际实践中运用。

4.“口语交际”的编写体例、意图与教学策略

⑴什么是“口语交际”

是指特定的人(包括听话、说话的双方),为了特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环境里,运用语音手段,选择适当的内容、方式即时组成话语,双方互动的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
⑵“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⑶“口语交际”的编写体例与意图

本册“口语交际”一共安排了6课。为了在教材中落实“课标”中“口语交际”的目标,教材摈弃了过去低年级清一色的“看图说话”模式,构建了“口语交际”系列。本册教材安排了《自我介绍》、《借铅笔》、《打电话》、《悄悄告诉他》、《我们来讨论》、《听故事讲故事》等口语交际内容。这些“话题”是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搜集,精心挑选,反复打磨、多次实践确定下来的,都是低年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口语交际”本领。
 

一课教材都由3个部分组成:即话题、情境图、教学要求提示。

“话题”是每一课“口语交际”教学的主题。

“情境图”一般具体交待“口语交际”的对象、目的、时间、场合、过程等,是为能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提供的一个虚拟的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这个情境有利于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并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要学习的内容建立起新的联系,产生参加口语交际的愿望与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在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时提供凭借、素材、“展开点”和空间。

“教学要求提示”是“口语交际”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写者意图的具体体现,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提出了“话题”的教学目标;二是提出了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提示”是我们进行“口语交际”教学设计和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材这样编写,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些话题的学习实践,能初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六个具体目标的要求。

⑷“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

①认真领悟教材编写意图

在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受过去“看图说话”教学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时把“口语交际”教材当作“看图说话”来教;有些教师受过去“听说结合”、“说写结合”的不适当影响,总把“口语交际”教材当作“听说写结合”的训练题来用;还有一些教师在让学生回答教材“教学要求提示”的问题上耗时太多。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教材的编写意图不够了解,对教材的要求不够清楚。因此,使用“口语交际”教材,要在教前对照“课标”认真研读教材,仔细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正确把握教材。这样才能有利于“口语交际”教学健康有效地进行。

②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口语交际”就无法进行。根据“口语交际”的这个特性,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尽可能地给每一个“话题”创设与实际生活相似的交际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会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的热情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就会怀着浓厚的兴趣,带着饱满的情感,走进“交际情境”,去作进一步体验。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课本“情境图”这个资源,如:凭借“情境图”,用语言描述来营造交际情境;根据“情境图”,用表演展现交际情境;仿照“情境图”,模拟再现交际情境等。有些口语交际话题,用以上几种办法创设“交际情境”,不一定能营造出“话题”所需要的氛围,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是弥补此不足的重要技术之一,我们也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创来设“交际情境”。

③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交际双方的来言去语,一般都是围绕着交际双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的。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的角色变换是不断的,这就形成了言语的双向流动。可见,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应该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以下几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借鉴。

在表演中实现双向互动表演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体验方式。表演的本身就有着很强的双向互动性,因此。它也是“口语交际”教学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将表演引进“口语交际”课堂,不仅可以创设“交际情境”,还可以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实现和保持双向互动。

在需要表达时实现双向互动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话题”特别感兴趣,参与口语交际学习的热情也非常高,他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表演。这时,个别式的台上表演已经不能满足课堂口语交际学习的需要了,我们可以将学生组织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里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尽兴表演。当然教师也应该参与进去。这样做,不仅课堂能形成双向互动,而且互动的面扩大了,还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需要帮助时实现双向互动在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口语交际时,常常会碰到气些“拦路虎”,使口语交际训练不能顺利进行。作为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老师,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越俎代庖。换一种思维,变一个角度,因势利导,就可以将停滞状态的课堂变成双向互动的课堂。做法很简单,就是让遇到问题的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求帮助。请求可以点名道姓,也可以请老师给予帮助。“被请者”应积极给予请求者以及时的帮助或作出某种响应。如果在口语交际训练时“卡了壳”,交际的双方都可以请求帮助。这样的“一请一助”、“一来一往”、“你来我往”,课堂就实现了双向互动。

④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语言能力是“习得”的,是一点一点模仿来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示范。课堂上除了老师、学生的示范之外,我们可以适当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为了配合“标准本”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教材编辑部组织拍摄了《小学生口语交际百集》系列片。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优秀电教片,片中有很好的口语交际范例。我们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握好播放时机,为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去学习、模仿。

⑤要努力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的口语交际学习的处延和生活的外延也是相等的。“口语交际”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我们应设法给学生增加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如:坚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实践;坚持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等等。

⑥“口语交际”教学的一般教学步骤

“口语交际”的主要环节可以是:激趣入题→弄清要求→创设情境→实践练习。当然,“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方式和步骤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应该紧扣“口语交际”的实施策略,创造出更多、更富有生命力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阅读10216次 · 2009-05-19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