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教材培训 教材答疑 教材研究 评价与测试 实验交流 教学辅助资料
  三下   二下   一上
  三上   二上   一下
  四上   五上   六下
  六上   五下   四下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苏教版教材服务热线
       教科书教学辅助用书介绍
       二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二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苏教版教材配套小学语文试卷...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毛笔...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硬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材实验 > 教材研究 > 创新,国标本的灵魂(上)

创新,国标本的灵魂(上)
朱家珑 王永虎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民族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建设历来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像一截蓬勃生长的新枝,凭借树桩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凭借枝头的绿叶承托阳光雨露的滋润,从而抽出智慧的嫩芽,成为教材“百花园”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充满了时代精神和创新意识。她体现了简约化的思想,坚持运用减法思维,做到头绪清楚,目标明确,立足于夯实基础,力求“以约驭博”;她彰显了民族化的理念,课文饱含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教材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也力求融人传统语文教学的有益经验;她洋溢着现代化的气息,在教材中注入现代意识和时代精神,并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与现代化教学媒体相结合的道路,做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这套教科书不但设计理念新,而且选编内容新;不但装帧设计新,而且编排体例新。一位实验区的老师说:“打开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股轻风便徐徐吹来,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为之一新。”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科书创新而不唯新,求新而非标新立异。教材的编排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众所周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我们演绎出了自己的教材。在教材编写中通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汉语拼音”、“识字”、“课文”和“单元练习”五个板块具体体现了课标精神。诚然,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在知识结构上和其它版本的教材有一些共性,但在设计理念和编排体例上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正是这些鲜明的个性使得这套教材独树一帜,受到同行的注目和实验区老师的好评。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创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质量提升的不竭动力,创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生命的源泉。本文从五个板块的个性化角度,着重就其中闪现出的创新的火花,对国标本苏教版小语第一学段的实验教科书作一个简要介绍。

一、关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本薄薄的仅有几万字的小册子中,“习惯”一词出现了不下于12次,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关键词。为什么这样重视习惯呢?我们不妨读一读一些名人大家对此作的极为凝练的阐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就是对儿童的习惯所给予的影响和培养。

十五世纪英国文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那么,什么是“学习习惯”?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界定:学习习惯是指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是极为稳定的思维和行为动力定型。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是因为形成一种稳定的记忆之后产生的“自动化”行为。

什么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行为的目的鲜明,行为的程序周密,行为的动因主动,行为的过程稳定,行为的效果倍增。

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要在长时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反复地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思维和行为的动力定形”,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自动化’的行为”。因此,从一年级上册起,苏教版全套十二册小语教材中都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而且都安排在每册开篇的位置上。我们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安排在教材开篇的位置,只是为了表示这个板块在我们教材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和位置。它是独立的,但绝对不是孤立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现在教材开篇的几幅彩图中,还体现在课本编写的方方面面,渗透在课本编选的课文中。在使用这套教材的时候,只有把这些相关的内容都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看到这个板块的完整的结构,我们的编排意图才能得到体现,我们的课程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开篇安排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厂,用了5页18幅彩图告诉了学生要养成“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说这还比较抽象,比较单薄,那么,在此之后,有关的课文对此所作的延伸和渗透就会让人觉得形象而饱满了。一年级上册里有这么一篇课文,叫《怀素写字》,说的是怀素从小刻苦练习写字的事情,课文中有这么两句:“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一年级下册里还有这么一篇课文,叫《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讲的是小平同志小时候刻苦练字的事情,课文中也有这么两句:“先生要孩子们先用纸蒙着字帖描,等练熟了,再照着字帖写。’“邓小平爷爷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红圈圈最多。”这些课文无疑是对所列习惯的最好诠释,它们会像润物的细雨一样无声地滋润着开篇播下的“习惯的种子”,这些“习惯的种子”必将快乐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二、关于“汉语拼音”

“汉语拼音”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没有独立表述,而是寓于“识字与写字”之中,这实际上已经给了“汉语拼音”以新的定位,意味着“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的新的整合。汉语拼音的功能被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而不是帮助阅读,同时也不再提直呼音节了。

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它依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汉语拼音的本身是抽象的、乏味的,单调的符号无论是在学生的经验世界中,还是在学生的现实生活里,都显得比较陌生,比较遥远,是他们所不曾熟悉的,同时也是他们所不想熟悉的,因为他们学习语文的原动力是想认识方块汉字,是想体悟方块汉字经过排列组合,进而成为文本的规律。但是汉语拼音作为纯洁祖国语言的一项战略举措,作为学习母语的一个重要工具,又是不容舍弃的。作为教材的编写者,就有责任、有义务在编写教材时强化创新意识,把教材尽可能编得生动活泼一些,用形式的新活弥补内容的单调,用过程的愉悦淡化知识的乏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过去的汉语拼音教学进行了反思,对现行其它版本教材的汉语拼音设计进行比较,兼收并容,博采众家之长,从而形成了一套自成一家、特色鲜明的汉语拼音编排体系。正因为这样,我们把“汉语拼音”从“识字与写字”中拎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板块来编排,以便对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汉语拼音”编排体系的创新之处能有一个更加清楚的体现。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按“四大系列,五个单元”对汉语拼音进行整体编排。所谓“四大系列”是指单韵母系列、声母系列、复韵母系列和鼻韵母系列,而五个单元的后面都安排了“认一认”的识字练习。具体到汉语拼音的每一课,国标本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又多是安排了五个部件:即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汉语拼音书写教材;音节拼读练习;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概括起来说,最能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及“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思想,最能体现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汉语拼音编排的创新之处的,应该是我们在教材中所采用的“两境并用、两线并进”编排策略。

所谓“两境并用”是指这部分教材的每一课都安排有“情境图”,并配有“语境歌”。儿童学习汉语拼音实际上是一个从语言实践中来,又回到语言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也许“a、o、e”这几个符号他们从没见过,但只要他是一个发音正常的人,“a、o、e”这几个音素在他的语言实践中应该有无数次的接触,学生所缺乏的就是符号和发音的联系,而“情境图”和“语境歌”的设计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符号和发音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生活和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情境图”侧重于视觉形象,它用一幅幅形象的画面再现了儿童现实生活中富有童趣的情境,并将要学的汉语拼音字母嵌在其中。学生在对这些情境进行描述时,自然要发出包含这些汉语拼音字母所表示的语音来,而许多时候发出的就是这些字母本身的呼读音。“语境歌”侧重于听觉感受,它是在学生学了字母以后,再用儿歌的形式对“情境图”的情境进行描述,从而达到巩固字母的目的。“情境图”和“语境歌”面对的母——语境落实”的循环,既起到了桥梁作用,又增添了学习的情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汉语拼音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使一切显得水到渠成,了无痕迹。

例如,《b、p、m、f》这一课,“情境图”画的是这样一个场景:一群人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去摸(m。)大佛,爸爸制止住她,并且对她说:“你听,大喇叭里正在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字母由一个充满生活色彩的小故事导入,之后又由一首合辙押韵、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加以巩固,从而化难为易、寓教于乐,既降低了难度,又增添了情趣,既学习了拼音,又渗透了文化的教育,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情境中享受拼音的教学境界。

所谓“双线并进”是指将拼音、识字交叉穿插起来安排,两条线此起彼伏、若即若离,却又相互渗透、互相交融,这也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独树一帜的地方。具体体现在每一单元拼音之后,都安排有一个“认一认”的识字练习。全套教材共安排5次“认一认”的识字练习,每次安排了16个汉字,五个单元共80个汉字。这些汉字以独体字为主,其中绝大多数是部首字。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利用所学的拼音,认读80个简单的汉字。这样安排,一来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汉语拼音的功用,维持并提高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二来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拼音,从而收到拼识相互促进的协同效应;三来可以满足小学生(包括家长)渴望早日学习汉字的心理需要;四来可以通过在这里所学的部首字为后面进一步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应该说,“认一认”的安排是匠心独运、一石数鸟。

三、关于“识字与写字”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重头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交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为了唱好这部重头戏,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在识字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上又有许多新的创意。概括地说,“识字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第一种是前面已经介绍的与汉语拼音穿插安排的“认一认”;第二种是“词串识字”;第三种是“转转盘识字”,又叫形声归类识字;第四种是“看图会意识字”;第五种是“随课文识字”。这五种识字的形式,每一种在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现。

“认一认”的识字形式在前面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就不再重复。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最能体现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识字教学创新特色的“词串识字”。
什么叫“词串识字”?“词串识字”就是以特定的时、空、物、事为中心,选定相关的词语(包含要学的生字),按照意义连接,组词成串,再分行排列,形成一篇有一定韵律的“准韵文”的识字形式。
“词串识字”是苏教版的首创,它是对我国古典诗词曲中所采用的“名动词”手法的借鉴,是对我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传承。我们可以一起来读一读下面这一篇:

公园绿树红花

小桥流水宝塔

转椅火车山洞

滑梯荡船木马

读到这,我想大家也许已经找到了唐人温庭筠所吟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感觉,或者已经感受到了元人马致远所吟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神韵了。

当然,我们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绝不是从表面上去附庸风雅,而是这种识字形式的确有着独特的,而且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功能,即它的识字功能、认知功能、审美功能等。

作为一种识字的形式,“词串识字”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识字功能。张光鉴先生认为:儿童之所以能够认字,首先是因为儿童拥有一定的口语基础,拥有了对他们身边事物的认识经验。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如果再遇上了能够将一个汉字或词的图像、声音、符号、语意整合为一体的外部条件,他们便能较为轻松地完成对这个字或词的认读。

“词串识字”中安排的都是实词,而且都是名词或动词,形象感较强。我们再来看看上面所举的例子,在这12个词语中,后面11个都是围绕着“公园”这一概念,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编制的,能够指称具体事物的词语。课本上配有彩色的插图.当小学生看到图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等事物时,就能将自己早巳经有的关于这些事物的认知经验迅速激活,同时使已有的图像、声音、语意和将要认识的文字符号挂起钩来。这样一来,认识词串中的字词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再来说说“词串识字”对发展儿童认知能力的功能。张光鉴先生的《相似论》认为:概念的形成对一个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而所谓概念,其实就是人们将事物的相似的性质、相似的运动形式进行归纳、抽象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本质和核心,并用一个名词指称的结果。比如“公园”这一概念,就是人们将“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转椅”、“火车”等进行抽象概括,并用一个词——“公园”标示出来的。这一过程里面实际上包含了许多理性的思维,所以,从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的角度来看,学习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的词串至少有两层意义:第一、它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一个个像“公园”这样基本层次的,鲜活的概念,为他们日后在使用这一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储备了必需的“砖块”;第二、它可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诵读词串的实践活动,体验到由“绿树”、“红花”、“荡船”、“木马”这类的“小概念”整合、建构成“公园”这类的“大概念”的过程,为他们将来举一反三储备势能。

接下来,我们说说词串识字的审美功能。词串中选编的词语所反映的事物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都是学生美好生活的折射,因此,学习这些词语就能很容易唤起学生头脑中其它相关的概念,并且能唤起这些概念所表示的事物的某些温馨的特征,产生联想,美感和愉悦感就会油然而生。另外,在词串中,词与词之间留有空隙,这空隙给了学生以广阔的遐想空间。这些空隙,仿佛国画中的“留白”,虽然不着点墨,却气象万千;这些空隙,仿佛音乐中的休止符,虽然悄无声息,却能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形成审美期待,留下美的延伸和振荡。再次,由于词串的编写采用了韵文的形式,排列整齐,合辙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既有利于诵读记忆,又易于构成音韵上的和谐与共鸣。

另外,虽然词串还只是词串,但它已经是“文”的雏形,对词串的诵读和学习,无形中会为日后的阅读做好铺垫。而在“词串识字”中积累下来的大量的语言材料,又为以后的写话、习作做好了准备。再者,每一组词串实际上已经为学生建构起了一个情景、场景、事情等的框架,就仿佛是建筑一栋大厦,钢筋混凝土框架已经立好,后面只需填上砖块等建筑材料就成了,学生此时有了这些框架,以后习作时,稍稍加以充实,也就可以做成一篇好文章了。

从以上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说,“词串识字”是这套教材识字教学的点睛之笔。如果说“词串识字”的功能主要得益于它崭新的识字形式,那么,“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的突出之处则是它们所蕴涵的识字方法。

汉字有自己特有的造字方法,古人曾做过概括,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六种,即所谓的“六书”。其实,“假借”和“转注”只是用字的方法,而严格意义上的造字方法就是前面四种。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中的“看图会意识字”、“转转盘识字”就是根据古人的造字方法而设计出的识字方法,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识字。

国标本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识字3》是全套教材中的第一课“看图会意识字”。课文左起第一列出示的是“小船”、“竹子”、“石头”、“泉水”、“小河”、“燕子”等实物图,第二列出示的是已经抽象化了的古文字,第三列出示的是现今通行的楷体汉字,第四列出示了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最后还编排了由这些词语组成的韵文。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看图会意识字”里的“会意”是对识字方法的指称,而不是对造字方法的概括,我们不可笼而统之。

这一编排形式,实际上是向学生展示了汉字起源、演变的过程和规律。学生掌握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再学习类似的知识就会驾轻就熟、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一年级下册的《识字4》是全套教材中安排的第一课“转转盘识字”。应该说,这种识字方法的创意是受儿童转转盘游戏的启发,学生喜闻乐见、乐此不疲。“转转盘识字”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用转转盘的形式揭示了一组有一定联系的形声字的结构规律;第二部分是由这些形声字组合而成的词语;第三部分是一篇巩固识字成果的韵文。具体到这一课而言,第一部分是由声旁“也”(当然,汉字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宇的古音已经发生了变化,“也”现在已经失去了它作为声旁的古音了)和形旁“马字旁”、“提土旁”、“单人旁”、“三点水”组成,声旁“也”不动,转动转盘,“也”分别和上述形旁组成“驰”、“地”、“他”、“池”四个不同的形声字;第二部分的第一列是声旁“也”,第二列是“驰”整个设计既朴实无华,又新颖别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识字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粗知形声字的组合规律,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在汉字中占相当比例的形声字提供了一把“钥匙”。

通过这些形式的识字教学,我们向学生揭示了一些汉字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能力,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一些基本的识字方法,这样,余下的一切就能迎刃而解了。正如清代文学家王筠所说:“苟于蒙童时,先会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宇即合此二者而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而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

以上几种识字方法都可以归结为集中识字,它是为学生能尽早阅读打基础的,而识字最终是不能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的,因此,面广量大的识字任务还是落实在“随课文识字”上。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的课文不仅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文本,也是识字教学的载体。在教学这些课文的生字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坚持“寓教于读”、“以读促识”、“识写结合”的原则,并且要坚持用好每篇课文后面的“写字教材”。

写字教学多少年来在汉语教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且一以贯之。但是在“电脑时代”来临的时候,有人认为“写字”的功用只剩下巩固识字了,至于“练字”已经成为历史。对此,我们一贯持谨慎态度。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已经证明写字训练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不仅仅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还是一个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因而是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基于对写字功能的新认识,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十分重视写字的训练。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对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创新。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字训练贯穿小学阶段的始终,第一学段安排了铅笔字训练,第二学段主要安排了钢笔字训练和毛笔字训练,第三学段除了继续安排毛笔字训练外,还注意到了提高学生的钢笔字书写速度。具体到第一学段,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为落实这一点,我们要求学生坚持做到“识写结合,多识少写,描仿人体”。所谓“识写结合,多识少写”就是凡动笔要写的字,都应依循一定的规律来写,可以少写,不可乱写;所谓“描仿人体”就是通过描红、仿影使学生的宇渐“人”楷书之“体”。

为了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操作,国标本苏教版小语第一学段实验教科书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都设计有相应的跟随式描红练习,一年级上、下两册覆盖所有生字,二年级上、下两册则稍有侧重,循序渐进,渐次提高。此外,在一年级上册中,我们对于新出现的笔画都在课后生字条上特别标明,从一年级下册起,对于新出现的偏旁也在生字条上专门注出,以便于师生的教和学。我们还专门设计了配套的“习字册”,供学生描红、仿影和临写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练字的机会,而且可以巩固所学生字,并在练字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习惯,塑造了健全的人格,从而取得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上面这些识字方法,前面两种无疑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在现代语文识字教学中的一种创举,后面三种从形式上看虽然没什么新的突破,但只要深人进去体会,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它们在这套教科书中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都获得了自己新的生命。

当我们再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与写字”教学的建议时,就不难发现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那种“水”与“乳”交融的关系了。

阅读8078次 · 2009-05-19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