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实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教材培训 教材答疑 教材研究 评价与测试 实验交流 教学辅助资料
  三下   二下   一上
  三上   二上   一下
  四上   五上   六下
  六上   五下   四下
  一上   一下   二上
  二下   三上   三下
  四上   四下   五上
  五下   六上   六下
       苏教版教材服务热线
       教科书教学辅助用书介绍
       二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二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下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一年级上册教学参考用书的说...
       苏教版教材配套小学语文试卷...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毛笔...
       苏教版教材配套写字册(硬笔...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材实验 > 教材研究 > 创新,国标本的灵魂(下)

创新,国标本的灵魂(下)
朱家珑 王永虎

四、关于“课文”

无论对哪个时期、哪个版本的语文教材而言,“课文”永远都是一根重要的支柱,这是每一套教材的共性。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作品如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学生的认知是有规律的,课本的容量也是有限的,如何选编课文是摆在每一个教材编写者面前的一个共同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的编选原则是:题材多样,内容健康,文风朴实,语言规范,短小精悍,多编少选。我们所选编的课文力求能做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我们所选编的课文力求能体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充满儿童情趣;反映时代风貌,体现现代意识;介绍世界风情,兼容异域文化。

于漪老师曾说过:“不饱含民族文化的语文教材必然缺乏民族个性,闪烁不出民族的光彩。”“没有民族文化的根底,语言文字只在浅层次上漂浮,学生的语文水平难以真正提高;”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二课《江南》就是一首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汉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诗歌以轻松的笔调,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江南的美景:江南水乡,碧水悠悠,亭亭玉立的莲叶之间绽放着一朵朵娇艳的荷花,露出一只只饱涨的莲蓬。几个荷花一样动人的女孩悠然地荡着小船隐映在莲叶、莲蓬、莲花之间,真是人面荷花相映红。她们侧坐船梢,轻舒酥手,戏水采莲,那份惬意,那份美丽连鱼儿都想与之为伍。

当然,一年级的孩子是不容易理解到这个层面的,我们的老师也无需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和盘托出,学生自然会通过诵读,会通过课本上的背景图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在这同时,孩子们还会初步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汉字、汉语不竭的活力和深邃的内涵。
在原苏教版整套教材中,我们共安排了这样的古诗词61首,居各版本教材之首,其目的就是要增强教材的文化底蕴,实实在在地给学生们送上了一套民族文化大餐。

除了这些古典韵文以外,在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里,能体现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现代散文也比比皆是。它们有的是歌颂民族英雄、志士仁人的,如一年级下册中的《他得的红圈圈最多》、《陈毅探母》、《司马光》、《鲁班和橹板》,分别介绍的是领袖人物邓小平、陈毅和历史人物司马光、鲁班的故事,又如二年级上册中的《梅兰芳学艺》、《大禹治水》、《孔繁森》,分别追忆的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童年往事和为治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的事迹;有的是歌颂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劳节俭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如一年级下册中的《奶奶的白发》,二年级上册中的《夕阳真美》,二年级下册中的《沉香救母》、《母亲的恩情》等;还有的描写了中华名胜和祖国山河秀美的,这些课文从西部的《鸟岛》到《台湾的蝴蝶谷》,从《春到梅花山》到《东方明珠》,从杭州的《西湖》到《拉萨的天空》,无处不在,无所不有。这一篇篇课文无不渗透着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情、民族情。

在选文时,教材不仅追求“民族化”,而且追求“生活化”,许多课文在内容上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尽量让学生感到亲切,让学生喜闻乐见。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13篇课文中描写学生生活的就有3篇。第2课《升国旗》写的就是学生的校园生活。“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们立正,向您敬礼。”现在的学生,入学的第一课就是参加升旗仪式,这篇课文真真切切、完完全全写的就是学生再熟悉不过的,在升旗仪式中的所见所闻。第8课《看菊花》写的是学生的课余生活,而第10课《冰花》写的是学生的家居生活。这些课文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会让学生感到仿佛就是为自己写的,仿佛就是写自己的,仿佛就是自己写的,亲切之情便油然而生。

另外,我们还注意到,语文教材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它虽然不能也不必像报刊和广播电视那样反应迅捷,但是却远比这些传媒的影响稳定而持久。因此,我们认为语文教材少不了反映时代风貌的课文,在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的每一册课本里几乎都有这方面的课文。如一年级上册中的《我叫神舟号》,反映的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成就;一年级下册中的《好学的爸爸》,反映的是“终身学习”的新理念;二年级上册中的《2008,北京》,表达的是我国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狂喜;二年级下册中的铲闪光的金子”》,歌颂的是新时代的雷锋——徐虎的事迹。这些新人,这些新事,这些新物无一例外地折射出时代的风采,同时也给教材涂上一抹明艳的色彩,让我们的教材能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春秋时期,在山东邹县有一个被儒家尊为“亚圣”的孟轲,他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对我们很有启发,对于我们这些编教材的人而言,不也是“万物皆备于我”吗?我们不仅可以把古代的文化产品奉献给学生,也可以把现代的、当代的文化产品奉献给学生;我们不仅可以把反映国人生活的课文奉献给学生,也可以把反映“洋人”生活的课文奉献给学生。当今,世界正朝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宽广的胸怀向学生介绍世界文明和多样文化,让学生能正确地对待异域文明,客观地认识整个世界。在第一学段的教材中,涉及到外国人物、事件的课文时有出现,一年级下册中的《骑牛比赛》向学生介绍了南美洲那独具风情、扣人心弦的人牛共舞的比赛场面;二年级上册中的《动手试一试》向学生介绍了居里夫人从小就不盲从,不迷信的品质;《有趣的发现》向学生讲述了达尔文经过观察发现小岛上昆虫秘密的故事;二年级下册中的《黑板”跑了》则告诉学生一个安培专心思考的有趣的轶事。这些课文的学习,使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做一个好的中国公民,还可以成为一名“地球村”合格的“村民”。

以上是从题材的角度谈了选文,而在体裁上国标本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尽可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第一学段多安排诗歌、童话,第二学段多安排写人记事的散文和戏剧,第三学段再考虑适当编人一些议论文。另外,在组织上,这套教材也有别于按“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编排课文的体例,而是统筹安排,螺旋上升,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特有规律。

由于在选文时力求课文精当,篇幅精悍,语言典范,文辞典雅,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所以,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非常适合诵读甚至背诵。一年级上册共有13篇课文,13篇课文课后练习全部要求朗读,12篇要求背诵全文,1篇要求背诵部分自然段,几乎100%要求读背。这样的比例,在国内所有教材中首屈一指。这实际上又体现了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的另一个特点,即重视“读”和“背”。为什么要强调“读”和“背”呢?这个问题将在分析单元“练习”时一并讲到。
五、关于单元“练习”

安排“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复习巩固所学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显然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的“练习”以全新的版式向人们展示了练习设计的形式,彻底改变了过去教材中的“考试题式”,取而代之的是“模块式”练习。这样不仅从心理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并且通过模块的组合,注意将烦琐的单项练习变为综合练习,注意了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注意了向其它学科的渗透,注意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第一学段教材的单元“练习”中,一般安排有“学习字词句”、“读读背背”、“综合性学习”、“学写铅笔字”、“口语交际”和“说说写写”等几个模块,这里重点介绍其中的两个“模块”,即“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

苏教版教材在创始阶段就编了一个“九字诀”:“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主张学习语文要多读多背,“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并能“读”以致用,“背”以致用。这实际上也是受传统蒙学经验的启发,是对传统汉语言教学策略挖掘、继承和发扬,并赋予其新的生命。同时,“九字诀”的提出也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的,古人曾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按现在的入学年龄来看,十五岁已经是初中毕业的年龄了,小学阶段正是“多记性、少悟性”的阶段,正是读读背背的最佳时期。

“读读背背”在阅读教学中表现在对大量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上,而在单元“练习”中主要表现在读背古诗、儿歌、农事节气诗、常识顺口溜、名言警句和成语等。在原苏教版教材中,“练习”中的这些内容是通过“熟记成语”和“读读背背”这两块分别出现的,而在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中已经将它们整合到了一起的,以一个崭新的面孔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人感到分类更加科学,另一方面可以让人觉得编排更加新颖。

大家知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而在对“语文素养”进行界定的时候又特别提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丰富语言的积累”自然离不开词语的积累,词语的积累自然不能少成语的积累。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是汉语词汇中的一枝奇葩,它具有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和富有表现力等特点。比如“青出于蓝”这则成语原出于《苟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申表达的意思是说“学生超过了老师或后人胜过了前人。”如此复杂的意思只用“青出于蓝”四个字就表达清楚了,无怪乎启功先生将这些带有典故性质的成语形象地比喻成“集成电路”。学生大量地读背这些生命力强,表现力强的成语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是大有补益的。

我们重视读背成语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成语的文化含量高,它们富含文化因子。不少成语来源于古代典籍,有的本身就是一个寓言、神话或历史故事,如“卧薪尝胆”、“破釜沉舟”、“一举两得”、“围魏救赵”、“空城之计”等,这些成语简直就是一部简明的中国历史。还有一些成语表现的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伦理观念和处世原则,如“乌鸟私情”、“叶落归根”、“以屈求伸”、“舐犊之爱”、“天伦之乐”等,这些成语又何异于一部简明的中国民俗文化教科书。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说得好,“语文是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的特点的”,它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它是人们表达思想的至高无上的工具,是维系民族的纽带,是“历史的宝库”。因此,读背成语不仅是在积累语言材料,也是在感受文化,学习文化,传承文化。

在编选的时候,教材兼顾到学生年龄的特点和成语自身的规律,数量上由少到多,意思上由浅到深,在排列的时候尽量把形式上相似或内容上相关的成语排为一组,同时兼顾合辙押韵,为学生读背记诵提供帮助。

在一年级上册练习4“读读背背”中出现了全套教材的第一首“成语歌”。在这首“成语歌”里安排了“红日东升、秋高气爽、窗明几净、书声琅琅”四条成语。前两条成语写天气、季节,后两条成语写环境和人物活动,表面上看,它们似乎缺乏联系,实际上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索把它们串联成篇。只要学生稍加联想,就会发现四者之间的联系,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秋日读书图》来: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早晨,红日东升,丹枫如血,孩子们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认真地读书,整个校园书声琅琅。发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之后,四条成语就成了一个整体,再加上第二条成语和第四条成语又押韵,几经朗读,学生自然能够记住了。

“读读背背”,顾名思义,学习它的主要手段就是“读”和“背”,尽量不作或少作讲解,它的理解和运用是往后的事。这实际上又牵涉到苏教版的另外一个理论.就是“先吞噬,后反刍”。通俗点说,就是像那牛儿,它们总是先大量吞噬草料,之后再反刍,进一步咀嚼、品味、消化、吸收。因此,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我们目前大可不必杞人忧天,更不必拔苗助长。
在单元“练习”中,“口语交际”也是重要的一个板块。

“口语交际”是伴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起出现的新生事物。它的前身是“听话”和“说话”,“听话”和“说话”是被当作纯语言训练的形式出现的,现在,它们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强调合作与交流的社会,“口语交际”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因此,由“听话”、“说话”到“口语交际”绝对不是一个名称变化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头换面,而是我们的课程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一个指导思想上的新的变化。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更为明确了,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个理念同时也是我们编排和设计国标本苏教版小语教材“口语交际”练习的理念,我们力求在练习中体现出“口语交际”的交互性、实践性、即时性、可操作性。

“口语交际”首先就是要强调它的交际功能,体现它的交互性。在国标本苏教版小语第一学段教材中,共安排了30次口语交际,几乎每一次交际练习都是互动的。一年级上册中的小猴向熊猫“借铅笔”,“我”给小亮“打电话”,“悄悄告诉他”以及一年级下册中的“指路”,二年级上册中的“问路”,一年级下册中的“学会做客”,二年级上册中的“学会待客”等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都需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在活动,它们很好地体现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还“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追求“口语交际”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易于根据话题设计交际的环境,并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营造交际的氛围,学生在学习时易于进入情境,易于激活生活积累与语言经验,产生语言的灵感,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可操作性,提高“口语交际”的教学效率。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的“自我介绍”、“我们来讨论”,只要安排好学生逐一上台介绍自己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就行了,一年级下册中的“道歉”,二年级上册中的“学会祝贺”、“买文具”,二年级下册中的“学会劝阻”等也都很适合用动感很强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有例可举,学生有话可说,简单易行而又效果明显。

不仅如此,这套教材的“口语交际”还能注意立足于课堂,着眼于明天,充分体现了课程和教材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教材中安排了诸如“说写‘未来的交通工具”’、“我长大了做……”之类的很具有前瞻性的,富有创造性的练习。同时,教材中还安排丁诸如“我们来讨论”、“我打算这样过寒假”之类的很开放的,宜于学生自由表达的练习。通过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现代意识和创新精神,可以说意义重大。

总的说来,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是一套经过锤炼的有较强精品意识的教材,是一套深受广大实验区师生欢迎的大众化教材,是一套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充满了创新思维的现代化教材。创新使这套教科书更加具有活力,创新使这套教科书更加具有魅力。从真正意义上说,创新是国标本苏教版小语实验教科书活的灵魂。

 

阅读7221次 · 2009-05-19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