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要闻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凤凰快讯 教育广角 实验动态 培训之旅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科研...
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识字写...
关于组织国家课程标准(苏...
“朗读与吟诵”研修班活动...
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
第三届“《七彩语文》杯”...
第七届儿童阅读研讨会的通...
 

          关于课文《陈毅探母》《晚...
          《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
          关于召开全国苏教版(国标...
          关于召开全国苏教版(国标...
          第二届全国苏教版小学语文...
          记“七彩语文杯”第三届全...
          关于奖励全国苏教版(国标...
          七彩语文杯第三届全国小学...
          关于举办“七彩语文杯”第...
          2006年全国苏教版小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凤凰要闻 > 教育广角 > 人大教授:值得反思的公共外语教育制度

人大教授:值得反思的公共外语教育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顾海兵

当今社会,外语的重要尤其英语的重要已毋需多言。但重要不等于人人必须学习外语,不等于人人必须把外语学到优秀、高级的程度,不等于不懂外语就不能成才,不等于只有学好外语才能了解外国,不等于学好现在这种模式下的外语才是学好外语。历史经验表明,什么科目(被政府)突出得过了头,已至于形成所谓全民运动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则其弊必大于其利,其离危机就不会太远了。

学习目的——学不致用

对于不以外语为专业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外语与所有其他科目是不同质的,它(公共外语)不是专业课,也不属于专业基础课(与专业基本无关),而且也不应算作基础课(目前我国教学体系中把它列为基础课,但实际上其内容早已超越了基础,应属于外语专业的基础)。外语课的地位其实取决于学习目的。从学习目的看,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必须使用外语。因为,第一,绝大多数人(学者或三年后成为学者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可能学贯中西,不可能也不需要都走在国际前沿(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他们完全可以依据经济学分工原理,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上,不必花费时间从外文原文起步,可以借助专业的翻译人员与智能翻译系统及极少数学贯中西的大家。如此,不仅节省时间,而且比他们自己翻译外文更准确。即使所谓学习外文会话,作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又有多少机会用上呢?他们见到外国人、外国人与他们说话的机会又有多少呢?中国人太多了!

第二,当今中国的9年制义务教育及3年制高中教育中,已经学习外语多达9至12年,世界上有什么非高级课程需要学这么多年呢?实际上,作为公共外语就像公共数学一样是不应成为高级课程在大学里继续的。现在的状况是除了增加一些非专业的词汇(这几乎是无限的),大学外语在重复高中外语,研究生外语在重复大学外语。依笔者经验,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在学习十几年的公共外语之后,其阅读专业外文原著的能力与外文写作的能力仍极其薄弱!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外语学习目的是为外语而外语,背离了学以致用之目的。

第三,甚至说现在是为外语而学习外语已是过誉了。因为我们的大学生、研究生们及各类人才在学校里学了这么多年外语后,其考托福、GRE、英语四级、六级的能力并不高,他们还需要到校外去参加由新东方之类的民办学校所提供的外语培训。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需要学习的实用外语课程,现在的高校并没有提供或提供得很不充分,这也就说明现在的外语学习目的是不清的、定位是不准的。在根本上我们的外语学习是以外语教师为本位、以语言研究为本位。

学习效果——得不偿失

几乎可以公认,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持续时间最长、投入力量最大的外(英)语教育是在相当程度上是失败的。与时间成本、费用成本、机会成本相比,外语教育得不偿失。绝大多数人在学习十几年外语之后,其实际外语能力仍很低。中国人智商并不低,何以外语学习效果如此之低呢?除了学习目的有误、学习内容庞杂之外,大概与这样几个原因有关。

第一,由于人人学外语,这样就需要庞大的外语教师队伍。如此,良莠不齐。据了解,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师普遍能力很低,结果小学的英语变成中学的,中学的英语变成大学的,本来应去教小学英语的却在教初中英语。作为说话的语言,可以有高雅通俗之分,但不应有高级低级之分。在中国似乎在大学里教英语就高级,在小学里教英语就低级。结果本来就不够的英语师资由于配置上移,更加不均,使教师与学生比例严重失调。

第二,教育部门在强制普及英语,但学习大环境并不开放。比如,我们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很少播放外国原声节目。我们有一个国际电台在播放时大量插入中文及歌曲,中央电视台9频道播放的外文又完全是对外宣传材料。其实,如果有一个外语氛围,常听常看,又有什么学不会的呢?

第三,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年限过长,本来语言是用于说与看,但现在看得少,说的少。看得少是指该看的外文原文少,该看的专业外文少,不该看的东西如所谓的语法、特例看得多,结果真看原文反而看不懂、看得慢。再看看外语学习中的“说”,现在由于师生比例失衡,一个教师对几十个、上百个学生,师生之间能有多少交流?真学语言,一个班绝不能超过20个,一般10个左右最好。成人大龄学生则不应超过10个。现在因为所有的大学生无一例外学外语,一年本科、专科招400万人,研究生招30万,两年课程就是800万人在学,如按20人编一个班,一个外文教师负责3个班,则高校至少需要外文教师10万以上。可全国高校教师总数仅60万人。如果不搞全民式强制学习外语,让(大学)外语成为选修课,不再成为必考科目,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分流,会选择不同的学外语方式(不一定非在所谓固定的教师、固定的教室中学外语),我们的教师也能集中力量,使愿学者能学好,不愿学者可少学,只学必要的或不学,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专业上。

第四,一个人如果明知学习外文几乎没有使用的机会,一个人如果不愿意语言交流而喜欢独处,一个人如果在比较了解外语学习与其他科目学习成本之后而认为学习外语并不是有比较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被强制地要求学习外语,还可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会使人们自然地会在各种科目的学习上作出优化选择,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人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市场需要,你不让他学也要学;市场不需要,你强制他学他也学不进去,几乎绝大多数天才都是偏才,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偏好,一律强制所有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优势的人必须学习同一个东西,必然扼杀人的多样性,必然高成本而低效果,必然限制人的竞争发展空间。

独尊外语——于法无据

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也就是转向法治经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法律依据。对于政府而言,法无规定的绝不可为,只做法律所规定的。

教育与学术的发展是中国的基本问题,中国也制定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不过所有这些法律从没有对学校必须开设什么课程作出规定,也没有对外语等级考试及职称外语考试等作出规定,法律上只规定可以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相关制度,但关于教育部门如何制定这些相关制度的程序没有规定。根据国家的立法法及其他基本法律,凡是涉及公民权利、国家利益的都应该制定法律。显然,在全国1.2亿小学生、近亿中学生、千万大学生、研究生中究竟必须开设什么课程是一件大事,绝不能无法可依,绝不应该由一个部门说了算。从这一点讲,目前的外语一票否决首先是没有法律依据。不仅政府在非义务教育中无权实行外语一票否决,政府要从职称外语与等级外语考试中退出,而且任何机构不可在广告中设立外语壁垒。这就类似于可以抽烟但不可做烟产品广告。其次是把外语科目抬到这样一个独尊高度,甚至还要搞所谓的双语教学、外语授课(非外语专业),则既违反了我国的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汉语是惟一官方语言,就像人民币是惟一流通货币一样),否定了中国语言的优势,打击了中国人的自尊,也影响了中国人的素质的提高、专业能力的增强,忽视了人的多样性,限制了社会竞争空间,抑制了市场的选择功能,导致了中国教育资源的相当浪费,阻碍了各种怪才、天才、偏才的成长,扭曲了公正、公平、公开的学术与非学术竞争,降低了中国文化的安全(对招聘中的学历、外语等级歧视放任不管;在新闻发布会上高成本地进行英文同声传译、翻译,歧视了非英语语言;发表英文论文就高人一等,以请外国人来参加会议为高档次,以外国人的认可为第一认可,沾上一点外国人就似乎有了仙气;会讲外文是一流人才,不会讲外文就不是人才,英文变成了白天鹅,中文变成了丑小鸭,等等)。

当然,笔者不是否定外语的重要性,而是否定外语的一票否决制度,纠正政府在外语教育中的越位(政府直接组织职称外语、等级外语考试等)、缺位(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错位(集运动员、裁判、领队三种角色于一身),肯定市场在人才选拔中的决定作用。政府要管该管的,政府管得越少越精越好,政府要提供市场不可能提供、不适宜提供的公共产品,外语教育特别是非义务外语教育显然不属于公共产品!

切记,外语是工具,而且并非是人人必须使用的工具;校园里、课堂上学外语仅仅是外语学习的手段之一;政府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废除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强制公共外语教育是时候了!废除外语的一票否决是时候了!

 

阅读805次 · 2004-10-30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