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 凤凰要闻 教材实验 母语教育 教学资源 课题研究 凤凰期刊 凤凰读书会 凤凰论坛 凤凰研修营
理论聚焦 拼音教学 识字写字 阅读教学 口语交际 写作教学 综合性学习 规范与标准
       汉语拼音教学需加强和完善
       书法启蒙中书体选择的困境突...
       洪宗礼:写作教学要有序、善...
  朱家珑   方智范   张 庆
  陆志平   雷 实   巢宗祺
       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专...
       第四届凤凰语文论坛专题
       张庆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专题
       2009小学语文教育热点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母语教育 > 走进绿叶

走进绿叶
袁浩

第一次见到顾美云老师,是在不平凡的1978年。教育刚刚迎来明媚的春天,大江南北一派勃勃生机。

那年金秋10月,斯霞、王兰、庄杏珍、蒋纯、李吉林……十多位成绩卓著、蜚声全国的中小学教师的杰出代表,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特级教师。顾美云当时35岁,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11月中旬,无锡市举办顾美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满怀崇敬和几分好奇,与陈树民、戴修诚、耿方珠等几位南京的同志前去听课学习。在入住的招待所里遇到的都是教师,只是口音各异。负责接待的同志告诉我们,“都是来听顾老师课的,有全省各地的,还有从黑龙江、辽宁、内蒙、新疆、北京,从广东、浙江、上海、云南、海南……千里迢迢赶来的,上千人呢!周围十多家旅店、招待所都住满了”。

无锡是历史名城,座落在美丽的太湖之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顾美云是无锡教育史上第一位也是当时全市中小学唯一的特级教师,众望所归。而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又是改革开放以来,无锡市第一次对外交流教改成果,展示名师风采,自然会轰动省内外,吸引各地同行纷至沓来了。

当晚,我们结伴前往顾老师任教的崇宁路中心小学,摸清了上课的具体地点——学校大礼堂。

第二天清晨四时左右,我们一行人便早早赶到学校。晨风带着丝丝凉意,月色朦胧,树影婆娑,崇小的校园里却已是步履匆匆,絮语轻轻了。礼堂的门紧关着,门搭扣上缠着铁丝。门前,来听课的人越聚越多。

五时多,门,不知被谁弄开了。人群如潮,一涌而进。可以容纳几百人的礼堂被塞得水泄不通。礼堂外还是人山人海,礼堂侧面的窗口都挤满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有踮足翘首的,有站上桌凳的,还有的在乒乓台上架起课桌椅,相扶着攀登而上的,更有爬上梯子扒着气窗往里看的……学校拉起了广播大喇叭,请还挤站在校园里的客人们,或在花坛旁、树阴下,或到走廊和空出的教室里收听顾美云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况。

太阳出来了!初冬的阳光柔和而温暖,渐渐为崇小校园镀上一层橘色的光晕。八时半,广播里传出顾老师的声音,一口纯正的普通话融注着太湖的风情水韵,清澈、明亮、甜美。

讲台上,顾美云老师笑意融融地看着她的学生们,面色红润,短发齐耳,一袭素净的米色两用衫,显得分外质朴、端庄、典雅。

那天,顾老师上的是部队作家高玉宝的作品《回家迷了路》。她以别具一格的构思、娴熟的教学技巧、高超的调控能力、富有激情的语言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令听课者耳目一新。她讲解分析细腻精当,引人人胜,举手投足之间无不透发出现代的教育理念与丰厚的教学素养。她的学生们情趣昂然、思维活跃、浮想联翩。言时,个个侃侃而谈;听时,人人凝神默察。课堂里,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时而还响起一阵阵欢快的笑声。听课的同行们陶醉其间,随同顾老师及她的学生们一起走进课文,感悟祖国前进的脚步,体验作者情感的变化,领会语言文字的妙处,享受美的愉悦……这哪里是在听课啊,分明是在品味馨香潜溢的甘醇,是在欣赏令人荡气回肠的名曲!

于是,天南海北的同行们记住了年轻的江南名师顾美云,记住了百年老校无锡市崇宁路小学。

于是,崇小校园的月色、晨曦,顾老师课堂里的笑语、书声都成了我教师生涯中的永恒记忆。三十多年过去,依旧那么清晰,令人振奋,催人进取。

1981年冬天,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这以后,我与顾老师同在学会兼职,和谐合作,耳濡目染,我对她逐步增多了解,也越发敬佩。

我敬佩顾老师,因为她始终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

有人说,走在历史的前面,叫做创造历史,与时代同步,叫做顺应时代。当我们回首返观逝去的岁月,才知道,是谁顺应时代,创造了历史,推进了改革。

三十多年来,顾美云老师总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积极地开拓创新,在小学语文众多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泼洒心血与汗水,印下坚实的足迹。

1974年,顾老师参加了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持的汉语拼音基本式教学试验。其间,开始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录音和幻灯,努力研究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展学生想象和语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陶情”“冶性”。

1979年,顾美云启动了“培养学生自行探索能力”的教改实验。她着力于指导学生自学,默读静思,圈画批注,学用字典,小组讨论,在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学习方法。在她的课堂里,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

1983年,她从一年级起步,开展了“听说训练”实验。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介绍爸爸妈妈;学打电话,学问路,学待客,学购物;画图画,摆玩具,创编故事。在她的组织下,孩子们跟着美丽的秋姑娘去旅游,到秋天的果园里、田野里、树林里、花丛旁乐呵呵地欣赏,兴致勃勃地述说。她让孩子们一个个当上了“小记者”,到“森林小学”去采访逗人爱的小熊、小猴……学习发问、学习应答。

1985年,顾美云率先尝试把录像引进了语文课堂,开展了“运用电教媒体,优化教学过程”的课题研究。

在这以后的二十多年中,她始终坚持研究如何从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如何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心理发展规律,把历史悠久的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各展所长,相互开放,择优选用,取长补短,融合成一个新的整体,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主体探索能力的发展。为此,她奋力前行,锲而不舍。

1999年起,她主持指导无锡市12所学校进行国家级课题“科学教育”子课题“科学认读”的实验研究,指导实验教师以开放的视野,创造性地设计“识字活动”和“识字活动课”,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快乐识字,主动阅读,喜欢阅读,从而使他们亲近母语,学习的潜能得到开发。

“教海溢新意,弄潮兴冲冲”。在改革的大潮中,顾美云为什么总能得风气之先,伫立潮头挥舞长袖呢?从她的一次讲话中,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答案。她说:“不管年老的,还是年轻的,都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要在理论层面上对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她说:“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教师要与时俱进,必须善于不断地反思、探索,做教育科研的志愿兵、排头兵。”

我敬佩她,还因为走进她的课堂、案例和文章,一股清新的春风便扑面而来。

从教以来,顾美云老师以“实、活、新、趣”为自己的教学追求,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她的课总是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凸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几乎每一堂课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投入新的学习,享受语文,享受生活。

《捞铁牛》说的是宋朝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出8只大铁牛的事。怀丙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一般都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能不能另辟蹊径呢?顾美云设计了一框抽动复合灯片,既展示了当时捞铁牛的困难,又分步揭示了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弄清了船、沙、绳、牛这几样事物间的联系,搞懂了怀丙说的话的道理。

在《珊瑚》第三段的教学中,她指导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珊瑚虫为什么生活在海底洁净的岩石上?”“珊瑚虫从什么地方分泌出石灰质?”“珊瑚虫的触手怎样捕捉食物?”……她引导学生带着这种种问题观看相关的录像片段。海底蕴藏着的神秘而有趣的知识在学生们面前呈现出来了;课文中平面的四句话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了立体的、色彩斑斓的画面。学生们看录像,读课文,两相对照,兴趣盎然,视野开拓了,疑难解决了,还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行探索的能力。

教学《鸬鹚》,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她一边用投影映出“绿柳依依,水平如镜”的美丽湖景,一边用诗般的语言动情地描述,引导学生观察、想象、读文,体味第一段文字描绘的“静态美”,进而说出自己的体悟,读出这里的“平静、美丽”。接着,她相机播放了三组录像,生动地再现了渔人赶鸬鹚下水捕鱼、收鱼及喂鸬鹚的情景,又让学生们根据课文词句理解并扮演渔人……学生们争相举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随着学生的表演,顾老师相机点拨、板书……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了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信息流动。静态的文字变“活”了!在品味渔人“抹”与鸬鹚“钻进”;鸬鹚“钻出”与渔人“抓”“挤”“甩”等几组词语中,学生们入境动情,获得了审美享受。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国家“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亲近母语”课题组负责人徐冬梅老师当年读大学时曾在顾美云老师班上实习。她于1987年11月27日以《用形象唤起形象》为题撰文写下听了顾美云老师执教《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后的感悟。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听了这一课,给我极大的启示,为什么这种双轨道互相融合、渗透的教学方法引起了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呢?我思考得出以下结论:

语言创设了情境,录像丰富了情境,而学生是极容易受到情境的启发和感染的。

1.这其中录像运用不是形式,而收到了实际效果。

2.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感知理解,获得的表象是极丰富的。

3.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语言,相互补充,相互理解。”

其时,徐冬梅老师正深入名师课堂,悉心观察、分析、体悟,运用所学先进理论着力研究儿童与教育,她的这番评说是真切、实在、很有见地的。

众所周知,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需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从这一意义说,作业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随着为应试而教之风愈演愈烈,语文学习蜕变成了习题操练,过多的习题又成为学生们一种沉重的负担。语文作业变得索然无味,面目可憎。

然而,对顾美云老师的学生来说,作业却是一桩乐事。

《滥竽充数》学完了,顾老师让学生们放飞想象:“南郭先生出逃以后会怎么样呢?”学生说:“他又在新的地方干起了蒙混过关的勾当……”“他出走以后认真拜师学艺,成了一个有名的吹奏演奏家……”放学后,学生自读自选,练习讲故事,请爸爸妈妈指导并帮助录音。第二天,快乐的旋律在教室里悠悠响起,录音机播放出学生们讲的故事,“我说的是……”还有,观察种子发芽、蚕儿蜕皮;采撷新闻、编辑小报、举办一场演讲比赛、创编演一段相声或小品;自由写写观察日记、生活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自行设计些有趣的词语、句子练习……凡此种种,不是机械抄写,不是枯燥重复,注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实际上解放了学生。学生通过这些作业动脑、动手、动口,发挥想象,展现出他们的智慧,享受着创造带来的快乐,语文作业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种需要。

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教毕业班,顾老师在毕业会考前二十多天,就不再布置语文家庭作业了。她要让学生们有充分的时间休息、睡眠,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其他学科。对语文学习,顾老师只是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安排,各人自行复习。

许多年来,顾美云老师还十分重视沟通各种渠道,发掘语文课程资源,努力构筑立体化的语文教学体系。她组织学生到太湖、梅园、鼋头渚、惠山等景点观光欣赏;到立交桥、建筑工地、农贸市场调查访问;到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参观学习。家乡的湖光山色、美丽的神话传说、纯朴的民俗风情陶冶了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蓬勃发展的城乡建设、改革开放的喜人成就,让学生们感受到时代的脚步声,激发起他们对明天的憧憬、遐思;学生们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他们的眼前熠熠生辉,使他们更深深地爱上了祖国的文化和我们民族的语言文字。

无疑,顾美云老师的这些课、这些活动、这些举措,无不应和着时代的节拍,闪耀着先进思想和教育智慧的璀璨光芒。

我敬佩顾老师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和精湛的语文教学艺术,更敬重她高尚的品格。

顾老师教育专著《石榴花开》中的文章大致有两类,一是教师的道德情怀,二是论述教育教学(包括论文和课例)。无论哪一类文章都能使人读到她对学生和对语文教学那种真挚的爱。

她说:我爱小小的三尺讲台,更爱台下那一双双闪烁智慧火花的明眸,一张张洋溢着甜美笑容的脸庞。

她说: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师德的核心。热爱本身就意味着心要热,爱要深。对学生必须情真意切,一片丹心。

顾美云的成就不正是源于她这种对儿童的挚爱和对语文教学的痴迷吗?从中折射出的是一代名师的人格魅力。

我们广大教师都是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的,从顾老师身上可以读出哪些新的启迪呢?

顾老师指出:“了解学生是教好学生的关键。”为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了解学生的性格类型、个性脾气和智能基础,她深入到学生们中去,课间同他们谈心,与他们一起游戏,观察他们的行为表现。她通过听录音说故事、玩智力玩具、看图画、实物答问题等等方式对班上每个学生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研究。下班后、节假日,她坚持到学生们家中与学生家长交换意见。仅一个寒假,顾老师就顶着飞雪寒风走访了48位学生的家庭。而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我们严重的不足正是:不少教师很少依据学生的需要、兴趣组织学习和活动,很少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现实的学习条件、感受和个体间的差异,教师往往一味地从自己的愿望和思考出发,牵着学生走。

顾老师认为,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就应尊重学生不同的看法,要鼓励孩子们向自己提意见。拼音课上,当一个孩子指出顾老师把声母“h”中的“l”写得太长——“椅子背顶破了天花板”,她听后感到由衷的高兴,因为,这是“师生合作”的快乐!因为,从中透出孩子敏锐的观察力、思考力,是学生民主意识、主体意识的体现。《别吵,叔叔在睡觉》教学结束了,顾老师照例又征求学生意见:“这堂课,顾老师上得怎么样?”“上得很好!”教室里七嘴八舌一条声。有个学生却举手说:“我提个意见,老师最好在教案上加一个问题——如果小朋友在叔叔睡觉时吵闹,会有什么不好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啊!顾美云笑了,欣然接受,因势利导,说:“那你们说说,会有什么不好呢?”孩子们乐了,小手举成一片小树林,“我说,如果叔叔是厂长……”“如果叔叔是工程师……”

充分尊重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的学生“脑子活、敢于说”,越来越难“对付”了。有这么几个事例:教学《会摇尾巴的狼》,顾老师总结全文,揭示寓意:“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不会改变!”一个嫩生生的女孩不同意,她反问顾老师:“现在有些坏人投降了好人,还做了好事,他们的本性改变了没有?”《麻雀》一课中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树来护卫小麻雀。当年许多教师都说是“母爱”的力量驱使老麻雀这样做的。顾老师在教学中也这样分析时却遭到了学生的质疑。一位小男孩说:“老师,您怎么知道老麻雀是母麻雀呢?”是啊,屠格涅夫原文的最后写的是:“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之充满活力。”并没有特指“母爱”呀!每遇到这类情况,顾美云总是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发言,相机修正自己的教学。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已成为当今最具号召力的声音,其本质就在于对学生的尊重,对人生命价值的尊重,对人个性的尊重。这一点,在认识上谁都不否认,但在具体实践中就往往被忽略了,淡忘了。难能可贵的是,从顾美云老师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看到了“尊重学生”不是一个美丽的口号,而是生动地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学生因故不能到校了,她冒雨送教上门;学生肚子疼,她背着送回家;家庭环境嘈杂的,她准备好点心、开水,让学生坐在自己身边学习;离学校远的,家长有事不便接走的孩子,她用自行车推送回去;牙病发作,疼痛难忍,她含一口凉水,吐掉,再为学生讲课;喉咙嘶哑失声,她就靠手势哑语、粉笔板书,坚持完成教学任务……她说,“师爱不是恩赐、不是怜悯。师爱是无私的奉献,是发自内心的给予”。

顾美云是在用心灵铸造着师爱!

她把关爱孩子、教育孩子视为自己神圣的职责、终身的使命。在青年时代,她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学生的好姐姐;人到中年,她努力当学生的好阿姨、好妈妈;现在,她年过花甲,正努力做学生们的好奶奶。她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儿童王国的一个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创造性地构筑儿童的世界”。

顾美云老师用她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真挚的、全面的、具体的、深厚的,应该包括对学生的“了解、尊重、关怀和责任”,这几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正如有专家指出,“倘若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倘若缺乏足够的尊重,爱就会变成支配与控制;倘若缺乏关怀与给予,爱就是空洞和苍白的;倘若缺乏责任,爱就是轻薄的”。

顾美云老师不仅深深地爱她班上的小学生,也深深地爱着她的“大学生”——她的弟子们,全区、全市研修班的青年教师们;深深地爱着校内外、省内外的朋友们、同行们。

教学名师小郭不会忘记,在踏上讲台的第一个春天,自己第一次对外省上公开课,是顾老师带病从医院赶到学校帮自己备课,从下午忙到深夜。在皎洁的月光下,是顾老师让自己懂得了什么叫“诲人不倦”“无私奉献”。

已走上局领导岗位的小强不会忘记,那年,在山城重庆,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的赛场里,当自己接过金灿灿的一等奖奖牌高高举起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导师王中敏老师和顾美云老师,是他们一次次指导自己,打磨教案、试教点评……是他们让自己感受到什么是“提携后辈”“呕心沥血”!

徐州地区千百位同行们也不会忘记,那年酷暑,特级教师、优秀教师们来徐州讲学。顾老师累得病倒了,被送到医院,第二天烧还没退,硬是来到会场,走上讲台。讲课中途她晕倒了,推一针葡萄糖,醒来后继续坚持讲完。

全场震惊!

自发起立!

掌声雷动!

同行们从她的身上看到了什么叫“敬业精神”,什么是“德艺双馨”!

同事们都说,她如同校园里那棵挺健的石榴树,叶绿花红果丰。

她说,她愿像一片绿叶,以毕生的心血从事绿叶的事业。

我欣赏石榴树火红的花、甜美的果,更赞美石榴树凝翠欲滴的叶。正是那碧玉般的绿叶,赋予了石榴树蓬勃的生命!

让我们怀着崇敬和虔诚,走进顾美云老师的专著《石榴花开》,走近美丽的绿叶吧!

到她的课堂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我们的情感会得到陶冶;在她的文字中品尝果实的香甜,我们的思想将得到升华。站在她身边,我们会看到,为了绽开鲜艳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绿叶是怎样如饥似渴地采撷阳光、吸吮雨露;面对她的笑容,我们会真切地感到教师的使命、幸福、荣耀和快乐。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阅读7434次 · 2011-02-24

设置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站点地图  |  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凤凰语文,在很多教师的使用习惯中,经常被称为凤凰语文网,小学语文凤凰网,凤凰语文论坛以及凤凰教育网等

凤凰语文,为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专业的中小学语文教案,中小学语文ppt课件、中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及中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给予树教学设计等内容,是一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资源分享论坛。
友情链接:高铁乘务学校 铁路学校 成都高铁学校 高铁学校招生 高铁学校

网站ICP备案编号:苏ICP备13015862号-1
网站公安局备案编号:200303E0015